在2025年寒冬中,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學院有一群“青鳥”借助“桑梓情深,助力家鄉建設”專題,依托“青鳥計劃”平臺開展一場專業與鄉情的深度對話,通過專業賦能、文化深耕、基層服務等多元形式,架起青春與家鄉雙向奔赴的橋梁,生動詮釋了“反哺家鄉、知行合一、薪火相傳”的青鳥精神。這場實踐中,青年們既是家鄉發展的見證者,更以“新文旅人”身份化身基層治理的參與者、傳統文化的守護者、鄉村振興的推動者,讓青春足跡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。
青鳥振翅歸故里,實踐賦能助發展

2025年1月14日,文化和旅游學院旅管22H3董乃綺同學以“青鳥計劃”為平臺,赴日照市交通運輸局開展為期31天的寒假社會實踐,通過專業實踐賦能家鄉發展,展現青年擔當。

實踐期間,董乃綺立足旅游管理專業優勢,參與人事檔案數字化改革工作,系統完成檔案整理、分類及電子化錄入任務。面對20世紀80年代脆化檔案修復難題,她結合文化遺產保護知識,創新采用“環境調控+數字化優先”方案,成功留存歷史信息。同時,她將旅游管理中的客戶行為分析模型遷移至檔案管理系統優化,設計“職稱評定”“退休辦理”等場景化標簽,預測用戶滿意度提升至92.7分。此外,她提出建立雙人復核機制、數據脫敏規則庫等改進策略,助力單位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。

“小檔案大民生”,董乃綺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公共服務責任。她表示,此次實踐不僅深化了專業技能,更堅定了未來投身智慧城市建設的職業理想。

青鳥銜枝筑心巢,智媒賦能煥新彩
寒假期間,文化和旅游學院傳媒2302王淑盼同學通過“青鳥計劃”平臺,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人民政府鎮團委開展為期14天的寒假社會實踐,以專業行動服務家鄉發展。


實踐期間,王淑盼發揮傳媒專業優勢,策劃并執行鎮團委“青年文化節”活動,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宣傳,吸引大量青年參與,現場反響熱烈。在“關愛留守兒童”志愿服務項目中,她結合心理學知識培訓志愿者,設計趣味手工、心理輔導等活動,重點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。針對實踐中發現的志愿者流失率高、服務內容偏差等問題,她提出建立“時間銀行”激勵機制、引入專業心理咨詢等建議,優化服務效能。


王淑盼表示,這段經歷不僅深化了她對傳媒力量賦能基層治理的理解,更堅定了用專業知識反哺家鄉建設的信念。未來她將持續關注鄉村振興中的傳播賦權課題,以青春之我書寫新時代基層治理答卷。
文字:孫琳 郁菀茹 校審:張耘愷 復審:趙軍 終審:信蘇珊